古树---大自然的活文物。古树记载着自然与历史文化。它给我们的古老文化艺术增添了光彩,如果古树长在奇石上,这古树更奇了。历史文人骚客,民间艺人,为奇山、奇石,特别是古柏、奇松、稀有名木的珍贵……所倾倒,借以抒怀咏志,也倾注大量的笔墨,编辑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于世;长于丹青水墨大师们视其为永恒的题材。以古树铸成德诗文书画,早已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古树成为我国古文明的象征。
古树婉如颗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如此多娇的江山上,为华夏大地增色生辉。然而,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七沟镇美好的绿水青山间,活跃着文明发达的炎黄子孙,从而留下众多奇石古树是理所当然的了。在七沟镇境内你会发现古树具有“奇特、古老、稀有、珍贵”等特点。所谓奇特,是指树种、生长地块、树冠、干形表现出稀奇古怪,使人看了流连忘返,更令人叫绝,龟石榆就属奇特行列。
在七沟镇北杖子村村西的河床中心有一块妙趣天然生成的巨石,从西北或在东南的两个侧面观之酷似一只大“乌龟”,故得名“龟石”。
石长10余米,高3.5米。在龟背上自然生长着一株枝叶繁茂的榆树,得龟之福名为“龟石榆”。此树高13米,胸围266厘米,冠幅15×15米。主根粗壮,牢牢扎在龟石缝隙中,侧根似虬龙盘旋在龟背上。树冠圆形,由6个大主枝纵横交错向上扭曲伸展,好似一把大罗伞遮盖着龟石。更为奇特的是一遇雨天,风吹树摇,河水暴涨,远远望去,石龟似逆水而行,栩栩如生,非常壮观。据当地老人讲,清代嘉庆年间即有此树。如今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康熙皇帝乘龟观猎的轶事。
相传,清康熙皇帝年间的一个初夏,康熙皇帝狩猎来到杨树沟(今北杖子村)。这里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山泉飞瀑,响彻云霄。两潭百亩清泉宛如银镜镶嵌在山口之中,东西山下的四个数十丈高的石戳,像四尊金刚卫士矗立在山门左右,西南两处的山坡上百合花红似彩云,林中百鸟齐鸣。康熙皇帝误以为步入仙境,游兴盎然之际,又发现了远处河川里有一硕大的乌龟在流淌的河水中逆势而行。康熙不禁惊叹,使其格位着迷,遂弃鞍下马步行,当他临近河边,登高一望,这才看清河中心内的乌龟原是个天然石龟。
好奇心极强的康熙遂运用轻功,脚踏河石三蹦两跳跃上龟石,面南背北坐在上面。此时,东南山岭上跑下一对美丽的梅花鹿到岭下泉边饮水。康熙皇帝狩猎的雅兴油然而生,并言道:“谁能与朕猎获一只?”随驾的众人跃跃欲试,怎奈眼前空阔处是一片沼泽难能围场,再加上地形复杂,所以无人敢轻举妄动。这时,为康熙皇帝当向导的本地一张姓猎户跪倒在龟石西岸,口呼:“我主万岁,臣民愿前往狩猎,但不知我主要前边的那个,还是后边的那个!”康熙皇帝道:“要后边那只”,猎户谢罢起身,凭多年狩猎的经验和熟悉的地形,来到泉边,弓鸣箭出,一只角鹿吟鸣倒地,众人无不喝彩。康熙皇帝奖励其狩猎有功,拿起马鞭随手一划言到:“就将此地划归你所有吧。”随从的官员取出一张“詹单诀委”递与猎户为证……此时,天近午时,赤日炎炎,康熙皇帝连声称:“掌伞!”掌伞的官员未曾过得河来,旁边的一贴身护卫官员唯恐皇上怪罪。护卫官灵机一动,跃下龟石,急速从东侧水潭边的淤泥边,两手抓住一棵碗口粗的小树用力拔起并扛于肩上,快步走到龟石背上,并将小树插于龟石背上的缝隙中,为康熙皇帝乘凉。康熙皇帝看后,哈哈大笑,脱口道:“龟石身上生伞树,真乃奇也。”说来也巧,时到嘉庆年间,龟石背上真的长出一棵天然榆树,此树至今枝繁叶茂,矫健挺拔,恰似一把伞遮住龟石,堪称天下奇绝。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