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平泉市扶贫办主要工作任务是:围绕“防贫”目标(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低收入边缘人口致贫),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为抓手,精准识别两类人群(脱贫人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有效弥补非贫困村和边缘易致贫户在脱贫攻坚期形成的“断崖”效应,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动态监测帮扶、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持续实施“三全工程”,重点做好“十项”工作,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脱贫人口收入稳定性、提升扶贫资本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村集体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一)分类施策,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坚持实行部门信息复查预警与个人申请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应纳尽纳”。持续开展精准调查、系统研究,准确把握防贫监测户家庭劳力、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逐户分析原因,找准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定向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加大产业就业帮扶;没劳动能力的积极采取兜底保障措施。做到事前有排查,事中有帮扶,事后有监测,全面化解致贫返贫风险。
(二)用好扶贫资金,规范项目建设。围绕脱贫向巩固、扶贫向致富“两个转变”,统筹建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扶持贫困户与“边缘户”,统筹推进农户增收与集体增收,进一步优化扶贫资金、项目投入方向。突出产业就业,适当兼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管理,让资金持续发挥效益,确保贫困群众收益,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同时,全力做好金融扶贫及保障扶贫工作;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做好2021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的审核、发放等工作。
(三)强化产业扶贫,增强收入稳定性。突出产业扶贫,围绕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和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因村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资金投入占比达到60%以上。贫困村实现扶贫产业项目全覆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适当建设高端扶贫示范园区,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助力产业升级,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民逐步能致富、全面奔小康。
(四)积极引导,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省内省外劳务协作,不断提升就业人员素质。采取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支持多种形式的返乡创业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群众基本生活。
(五)完善配套服务,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关注分散安置人员生产生活,确保不返贫。
(六)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扶贫资产管理。进一步摸清扶贫资产底数,明确市乡村三级管理职能,以群众受益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做到科学管理,防范扶贫资产闲置、流失、损失、浪费;要对扶贫资产权属、运营状况、后续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情况实行全过程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七)克服疫情影响,消费帮扶助力农民增收。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妥善解决可能因疫情造成的项目建设难、产品销售难、资金周转难等问题,延长产业扶贫链条,加强利益联结,确保持续稳定增收。加强“三专”建设,用好平泉香菇、平泉黄瓜、平泉八珍、承德山水等区域公共品牌,引导扶贫经济主体利用好“832”平台和社会扶贫网,坚持线上线下齐用力,品牌建设做文章,提高扶贫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贫困群众的产品收益。
(八)以问题为导向,在整改中体现扶贫成效。以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为抓手,结合历年考核、督查、审计、巡视等反馈问题,不断举一反三,在问题整改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扶贫成效。
(九)加强总结宣传,讲好扶贫故事。一方面,在第八个国家扶贫日前完成《平泉扶贫脱贫志》编辑出版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各乡镇、各部门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忠实记录共和国减贫史。同时,注重总结提炼推介我市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的典型案例。
(十)完善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全民健康工程、全民致富工程,“智志双扶”增动力,防病治病保健康,产业就业促致富。一是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对因病、因残、因灾、失业等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农村居民实施“动态清零”制度。建立实施“回头看”“回头帮”制度,及时查找、发现、分析、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资本长效管护机制,对使用财政资金实施的扶贫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建立监督使用管理台账,通过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扶贫资产、资本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确保扶贫资产资本安全运行、保值增值。三是建立持续发展机制,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帮助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村,谋划好长远发展的计划,制定好乡村振兴的规划,以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三化”联动为主要路径,促进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加快推进以中心村建设为主要路径的就地城镇化,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繁荣。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