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的技术关键点为“菌种”,且羊肚菌菌种保存时间短,易老化退化,老化退化的菌种很少出菇或不出菇,必需当年分离当年使用。该保藏技术改变了羊肚菌继代保存仍在沿用其它食用菌菌种的斜面保藏法、蒸馏水保藏法、矿物油保藏法、滤纸保藏法、冷冻干燥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等保藏方法,根据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本地区野生羊肚菌菌丝在隆冬季节冷冻休眠的生活习性,确定了研究试验流程,及多个羊肚菌保藏菌种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保存试验。经过一定时间的保藏后,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再进行菌种的扩繁、栽培播种及出菇试验等,达到羊肚菌菌种可连续使用的目的。
通过该技术,开发出最适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各一个,母种培养基配方达到了羊肚菌菌丝活化达到48小时萌发,144小时满管(20×200m m 试管),菌核发生时间在8-10天之内。实现转接原种(栽培种)发菌时间在20天(150×350m m 塑料袋)以内;羊肚菌生产时床面分生孢子出现时间为3天,分生孢子满床时间为10-12天,且浓密洁白,外源营养袋摆放后菌丝进入的时间在五天以内,20-25天满袋,且在外源营养袋与床面间有黄褐色的菌核形成;在适温条件下形成针状原基的时间在15-20天以内,形成菇蕾到采收的时间在20±5天,羊肚菌鲜品产量达到150kg以上的既定目标。目前该技术已在平泉、迁安、张家口、保定等地推广应用,效益显著。并于2019年6月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